7.5 分頁錯誤最佳化

在 Linux 這樣具有隨選分頁 (demand paging) 的作業系統上,使用 mmap 只修改頁面表內容,它確保對檔案支持的頁面可找到底層的資料。對於匿名的記憶體空間,則提供初始化的頁面並將內容設定為 0。mmap 使用時並不會實際配置記憶體。第一次讀取頁面時不管是讀寫資料或執行程式碼時,才會真的配置記憶體空間。當出現分頁錯誤時,作業系統核心會根據頁表樹決定需要在頁面上出現的資料,進行分頁錯誤處理。處理分頁錯誤的成本很高,但在行程使用每個記憶體頁面都時常發生。

為了降低分頁錯誤的成本,減少使用的總頁面數是個好方法。透過減少程式碼數量可幫助實現此目的。為了減少特定程式路徑(例如程式啟動)的成本,重新排列程式碼以便在該程式路徑中減少接觸到的頁面數量也有幫助。但要正確排序並不容易。

圖 7.8 的範例中,程式從地址 3000000B5016 開始執行,系統接著讀取位於地址 300000000016 的頁面。不久後,下一個頁面也跟著被載入,被呼叫的函式 _dl_start 位於此頁面上。最初的程式碼存取位於地址 7FF00000016 的變數。發生在第一次分頁錯誤後 3,320 個指令週期,很可能是程式的第二道指令(第一個指令後三個位元處)。如果查看程式碼,注意這個記憶體存取有一些奇怪的地方。此指令僅是呼叫指令,並沒有載入或儲存任何資料,但是它會在堆疊上儲存返回位址。但這並不是行程的堆疊,而是 valgrind 內部的堆疊 。這表示在解釋頁面置換的結果時,valgrind 也會造成影響。

0 0x3000000000 C           0 0x3000000B50: (within /lib64/ld-2.5.so)
1 0x 7FF000000 D        3320 0x3000000B53: (within /lib64/ld-2.5.so)
2 0x3000001000 C       58270 0x3000001080: _dl_start (in /lib64/ld-2.5.so)
3 0x3000219000 D      128020 0x30000010AE: _dl_start (in /lib64/ld-2.5.so)
4 0x300021A000 D      132170 0x30000010B5: _dl_start (in /lib64/ld-2.5.so)
5 0x3000008000 C    10489930 0x3000008B20: _dl_setup_hash (in /lib64/ld-2.5.so)
6 0x3000012000 C    13880830 0x3000012CC0: _dl_sysdep_start (in /lib64/ld-2.5.so)
7 0x3000013000 C    18091130 0x3000013440: brk (in /lib64/ld-2.5.so)
8 0x3000014000 C    19123850 0x3000014020: strlen (in /lib64/ld-2.5.so)
9 0x3000002000 C    23772480 0x3000002450: dl_main (in /lib64/ld-2.5.so)

圖 7.8:pagein 輸出結果

pagein 的輸出可用來確定程式碼中最理想的相鄰順序。從 /lib64/ld-2.5.so 的程式碼可發現,最初的指令呼叫函式為 _dl_start ,但這二個函式位於不同的頁面。重新排列程式碼會把程式碼移動到同一頁面以避免或延遲分頁錯誤。但要確認最佳程式碼順序是一個繁瑣的過程。由於設計上 pagein 不會紀錄第二次使用頁面的紀錄,因此要使用試錯法來查看更改的影響。並使用呼叫圖分析來猜測可能的呼叫序列,有助於加快對函式和變數排序的過程。

如果只想有粗略概念,可通過查看組成可執行檔或動態函式庫的目標檔來查看呼叫序列。從單個或多個進入點(即函式名稱)開始,可計算函式的互相依賴的關係。以目標檔案 (object file) 上來說很容易。每一輪開始之前先確定目標檔案是否包含所需函式和變數的。但種子 (seed) 集合必須明確指定。然後將這些目檔案中所有未定義的引用 (undefined reference) 都加到所需符號集合 (needed symbols)。重複執行直到集合穩定。

第二步驟是決定順序。各個目標檔案希望能使用最少的頁面數。更進一步達到沒有任何一個函式橫跨不同頁面。此情況中的複雜之處是:為了最佳地安排目標檔案,必須知道連結器 (linker) 之後的行為。在此例連結器將按照它們出現在輸入檔和命令行中的順序將目標檔案放入可執行檔或 DSO 中。對程式開發者來說相對可預期。

願意投入更多時間的使用者可使用自動追蹤呼叫的函式來重新排序,方法是透過 gcc 在 -finstrument-functions 選項插入 __cyg_profile_func_enter__cyg_profile_func_exit 。詳細使用方式跟功能請參閱 gcc 使用手冊以獲取有關這些 __cyg_*譯註1 使用界面的更多資訊。通過追蹤程式的執行,程式開發者可更準確地確定函式呼叫鏈。 [17] 的結果是通過重新排序函式來減少 5% 的啟動成本。主要好處在於減少了分頁錯誤數量,但 TLB 快取也發揮了作用因為在虛擬化環境中,TLB 未命中的代價變得更加昂貴。

透過 pagein 工具的分析結果與呼叫順序資訊,可能對減少程式中某些階段(例如啟動階段)分頁錯誤數量有所幫助。

Linux 系統核心提供了二個額外的機制可避免頁錯誤。第一個機制是 mmap 系統呼叫的標誌 (flag) ,可告訴作業系統核心先去修改頁面表的資料,甚至對映射區域中的所有頁面先標記分頁錯誤。只需在 mmap 的第四個參數中加入 MAP_POPULATE 標誌即可。但這也導致 mmap 的使用成本顯著增加。如果這些映射空間的所有頁面都立即使用,好處十分顯著。相較於一次處理多個分頁錯誤,每次處理一個分頁錯誤的成本可能更高,因為還需要處理同步化等等其他問題,與其如此不如讓程式只有一個昂貴的 mmap 呼叫。但使用此標誌也有一些缺點,當映射頁面中大部分的頁面在呼叫後沒有使用會造成時間和記憶體的浪費。預先處理的頁面如果沒有在短時間內使用也會造成系統阻塞。由於記憶體在頁面使用之前就已配置,這可能導致記憶體短缺。在最糟的情況下,同一個頁面可能因其他用途被重新使用(因為尚未修改),雖然不造成嚴重系統負擔,但仍會增加處理時間,加上記憶體配置成本。

MAP_POPULATE 的方式有些過於粗糙。而且還有第二個問題是實際上沒有必要將所有頁面都映射進來。如果系統太忙無法執行操作,已經預取的頁面也可能會被丟棄。一旦真的使用了該頁面,程式就會出現分頁錯誤。另一種方法是使用 posix_madvise 函式的 POSIX_MADV_WILLNEED 。這會提示作業系統程式在不久後會需要目標頁面。當然作業系統核心可能忽略此設定或預先取好目標頁面。優點在於操作更細微,任何映射地址空間區域中的單個頁面或多個頁面範圍都可被預先提取。對於許多在運行時不使用資料的記憶體映射檔案,可能比使用 MAP_POPULATE 效果還好。

除了這些主動減少分頁錯誤的方法之外,還可採用一些硬體設計師喜歡的方法。一個 DSO 佔據定址空間中的相鄰頁面。頁面尺寸越小,需要的頁面越多,分頁錯誤的次數也會增加。對於較大的頁面容量,映射(或匿名記憶體)所需的頁面數量減少,分頁錯誤的數量也隨之減少。

大多數的架構都支援 4K 的頁面容量。在 IA-64PPC64 架構上,64K 的頁面容量也十分常見。這表示配置記憶體的最小單位為 64K 。這個值必須在編譯核心時就設定好,而且無法在執行時期更改(至少目前無法)。 ABI 提供多種頁面容量設定可讓應用程式選擇並在執行時做出調整。較大的頁面空間可能會浪費更多空間,但在某些情況下還算可接受。

大多數架構還支援 1MB 或甚至更大的頁面容量。這樣的頁面在某些情況下很有用,但這樣的記憶體配置法對實體記憶體空間太過浪費。大頁面的優點在巨大資料集的情況,以 x86-64 上的 2MB 頁面比使用 4k 頁面節省了 511 個分頁錯誤(每個大頁面)。這可能會產生很大的差異。解決方法是有選擇地請求記憶體配置,僅某些地址範圍使用大型記憶體頁面,但對同一行程中的所有其他映射使用正常的頁面容量。

使用大頁面的代價在實體記憶體空間必須連續,因此存在內存碎裂的問題,可能在一段時間後就無法配置新的頁面空間。但要處理記憶體碎片化非常複雜。例如對 2MB 的大頁面,要取得 512 個連續頁面非常困難,除非在系統啟動階段。這就是為什麼目前大頁面的解決方案是使用特殊檔案系統 hugetlbfs 。可通過寫入要保留的大頁面數量來做配置,檔案位置如下:

/proc/sys/vm/nr_hugepages

如果無法找到足夠連續的記憶體空間,操作可能會失敗。在使用虛擬化技術時,情況會變得特別有趣。由於 VMM譯註2 模型的虛擬系統並不能直接管理實體的記憶體空間,因此無法自行配置 hugetlbfs 。必須依賴 VMM 代為處理,但這個功能並不是所有虛擬機都有。對於 KVM 模型,運行 KVM 模組的 Linux 作業系統核心可執行 hugetlbfs 配置,並可能將其中的一部分頁面傳遞給其中一個客戶空間。

當一個程式需要大頁面時有多種可行的方法:

  • 程式可使用 System V 共享記憶體界面並設定 SHM_HUGETLB 標誌 (flag)
  • 實際掛載 hugetlbfs 類型的檔案系統,程式可在掛載點新增一個檔案,並使用 mmap 將一個或多個頁面映射為記憶體空間。

第一種情況下,hugetlbfs 不需要掛載。

請求一個或多個大頁面的程式碼可能如下:

key_t k = ftok("/some/key/file", 42);
int id = shmget(k, LENGTH, SHM_HUGETLB|IPC_CREAT|SHM_R|SHM_W);
void *a = shmat(id, NULL, 0);

這段程式碼的關鍵實作透過 shmget 中使用 SHM_HUGETLB 旗標和選擇正確的 LENGTHLENGTH 必須是系統大頁面的倍數。不同的架構會需要填入不同的值。使用 System V 共享記憶體介面有一個麻煩的問題,因為需要透過 key 參數以區分(或共享)映射區域而且很容易跟 ftok 介面產生衝突因此最好使用其他機制。

如果可掛載 hugetlbfs 檔案系統,最好不要使用 System V 的共享記憶體。使用特殊檔案系統的唯一問題是作業系統必須支援,但目前尚未有標準化的掛載點。一旦檔案系統成功掛載,例如在 /dev/hugetlb ,程式就可輕鬆使用它:

int fd = open("/dev/hugetlb/file1",O_RDWR|O_CREAT, 0700);
void *a = mmap(NULL, LENGTH,PROT_READ|PROT_WRITE,fd, 0);

透過在 open 呼叫中使用相同的檔名,多個行程可共享相同的大頁面並協作。也可將頁面設置為可執行,只是在 mmap 呼叫中必須設定 PROT_EXEC 標誌。與 System V 共享記憶體相同, LENGTH 的值必須是系統的大頁面尺寸的倍數。

一個防寫入的程式(所有程式都應該如此)可使用以下函式在運行時確定掛載點存在:

char *hugetlbfs_mntpoint(void) {
    char *result = NULL;
    FILE *fp = setmntent(_PATH_MOUNTED, "r");
    if (fp != NULL) {
        struct mntent *m;
        while ((m = getmntent(fp)) != NULL) {
            if (strcmp(m->mnt_fsname, "hugetlbfs") == 0) {
                result = strdup(m->mnt_dir);
                break;
            }
        }
    endmntent(fp);
    }
    return result;
}

關於這二種情況的更多資訊,可參見 Linux 核心原始程式碼內附文件 hugetlbpage.txt,該檔還描述 IA-64 特有處理機制。為了說明大頁面的優點,圖 7.9 顯示了對於 NPAD=0 的隨機 「跟隨」 測試結果。與圖 3.15 相同,但這次也測量了使用大頁面配置記憶體的數據。可看到效能優勢非常大。對於 $2^{20}$ 位元組,使用大頁面的測試速度快了 57% 。是由於這個容量完全適合一個 2MB 的頁面,因此不會發生 DTLB 未命中。

圖 7.9:「跟隨」在大頁面的輸出結果
圖 7.9:「跟隨」在大頁面的輸出結果

數字一開始比較小,但隨著工作集容量增加而開始遞增。使用大頁面測試,在 512MB 的工作集快了 38%。大頁面測試曲線在大約 250 個週期處形成一個高原。當工作集超過 $2^{27}$ 個字元時數字再次顯著上升。高原形成的原因是 64 個 2MB 的 TLB 可涵蓋 $2^{27}$ 個字元。

正如這些數字所顯示,使用大工作集的成本中有很大一部分來自 TLB 未命中。也因此使用本節中描述的界面可能會帶來不錯的成果。圖表中的數字很可能是理想值的上限,但在現實中的某些應用程式也可透過大頁面有顯著的加速效果。例如:資料庫:因為使用案例多是大量資料存取,是今天使用大頁面的應用程式之一。

目前還沒有辦法將大頁面映射至檔案支持 (file-backed) 的記憶體區塊。但目前為止仍有一些實作提案,但無非都是明確使用大頁面,並搭配 hugetlbfs 檔案系統。但這種方式令人無法接受。大頁面使用必須透明,這樣作業系統核心才可輕鬆地確定哪些映射範圍適合並自動使用大頁面。問題在作業系統核心不會永遠知道記憶體的配置模式。如果一個可使用大頁面的記憶體空間要求 4k 頁面精細度(例:因為使用 mprotect 更改了部分記憶體的保護範圍),在線性的實體記憶體空間則會浪費很多寶貴的資源。因此成功實現這種方法肯定需要更多時間。

譯註1. 這些函式之所以會用 _cyg 開頭,是因收錄來自 Cygnus Solutions 公司這間早期的 GCC 貢獻者的程式碼,後來這間公司被 Red Hat 公司收購,其開發者持續投入 GCC 的維護,並維護前述函式的實作至今。
譯註2. VMM 是 virtual machine manager 或 virtual machine monitor 的簡稱,詳見 Wikipedia hypervisor 詞目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